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一条鱼”游向餐桌的新航道——我区打造水产品消费数字化生态链
记者 缪珊珊 通讯员 曹斯琦  2025-11-07 09:10
  

  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普陀水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达71.5亿元,同比增长8.9%;网络零售额达16.51亿元,同比增长14.6%。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我区以数字经济为引擎,推动传统水产行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探索。

  以“直播赋能+平台聚力”为双轮驱动,我区正系统构建“线上引流裂变、强化产业中台、线下品质承接”的水产品消费促进新模式,逐步打通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链条数字化生态。

  (一)

  在线上层面,我区紧抓直播经济机遇,通过举办“2025线上东海开渔节”等品牌活动,吸引天猫、抖音、京东等平台及多家头部MCN机构参与,有效打通从渔场到电商的直供链路。抖音“溜达节”专场落地沈家门渔港,淘宝天猫开展专项品牌招商,配合物流专项服务,共同带动“舟山海鲜”线上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在引流的同时,一场“绿色直播”实践同步展开。舟山国际水产城通过打造“一条鱼”直播共富工坊、推行主播持证上岗、签署《绿色直播自律承诺书》等举措,将直播带货秩序满意度从50%提升至90%,为线上生态筑牢信任基础。

  此外,我区积极推动“海播、星播、城播、岛播”四播联动,组建“村播联盟”,吸引80余名主播与自媒体从业者加入,通过实景直播、公益培训与主题策划,构建起多层次、场景化的传播体系。

  (二)

  “线上引流的持续发力,离不开强大产业中台的支撑。”区市场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普陀围绕三大数字化平台,系统推进产业链与消费链的深度融合。

  “普渔乐”渔业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起“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融合的数字化生态,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交易订单321笔、金额达1.04亿元,信用贷授信达5800余万元。该平台还成功孵化“普渔乐”自有品牌,联合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开展内容种草与社群复购,推动舟山水产品以更年轻化、品牌化的形象走向市场。

  “浙里钓”海钓服务平台聚焦体验延伸,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提供钓点定制、海钓证办理、赛事组织与安全预警等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完成“海钓体验+增殖放流”项目订单90次,核发海钓证19714本,实现休闲渔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远洋云+”供应链服务平台则打通从捕捞、仓储、加工到贸易的全链条数据,吸引全国各地超千家产业链企业入驻。今年上半年,实现水产品线上贸易量246万吨、贸易额295亿元,其中鱿鱼、金枪鱼等核心品类交易量占全国半数以上。平台常态化发布“中国远洋鱿鱼指数”,为行业决策与市场研判提供关键依据。

  (三)

  线上引流与中台支撑的成果,最终依赖线下优质体验完成闭环。针对海岛水产品配送“最后一海里”的难题,我区探索低空即时配送模式,开通本岛至主要岛屿的常态化无人机航线,物流效率较传统海运提升数倍,保障消费者“极致鲜达”体验。

  在消费终端,我区发布《舟山海鲜夜排档星级评定》市级地方标准,引入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评定管理,对沈家门海鲜夜排档48家经营主体开展星级评定。今年上半年上星率超80%,形成“看星吃海鲜”的消费指引,有效承接线上流量,提升服务品质。

  链条品控也依托AI技术实现数字化管理。“浙渔安”系统已完成1744艘渔船AI识别系统部署,实现高风险作业实时预警;智能化养殖基地成功培育“浑水桃花岛”“施光品”等商标;“普陀食药安全数字化系统”对食品生产企业及餐饮单位开展全天候AI监测,今年以来智能抓拍违规操作1600余次,整改率达100%,全面守护水产品消费的安全与品质。

  据悉,我区通过“线上引流—中台支撑—线下承接”的系统实践,正持续推动水产品加工产业向高质量、数字化、可持续方向迈进,逐步构建起区域特色鲜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水产品消费新生态。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张雯雯   责任编辑:孙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