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党建引领,让社工和志愿者“动起来”
记者 高原 通讯员 刘佳侃  2025-11-06 08:50
  

  “以前住处附近一小段路口没路灯,走夜路特别不安全,现在装上了崭新的太阳能路灯,亮堂堂的,放心多了;老小区里快递柜也都安好了,拿快递特别方便……”近日,在沈家门街道民生服务综合体内,中大社区居民陈海仲阿姨笑着说起身边的变化。作为社区的老住户,她亲身感受着社区治理新模式带来的新气象。

  居民身边的点滴感受,是中大社区面对老旧小区集中、老年人口比例大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治理新路径的生动实践。社区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统筹整合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围绕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和主题活动,切实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这一实践正是我区以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助力基层治理的具体体现。今年年初,我区在沈家门街道中大社区、东港街道文康社区及中昌社区启动这一融合治理试点工作,探索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专业社工+志愿服务”为支撑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在党建引领的前提下,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他们在促进社区和谐、提升居民福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翁素飞表示:“我们推动多元力量汇聚成合力,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激活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以中大社区为例,社区在党建引领下,通过专业社工盘活辖区内的闲置资源,将原沈家门第一小学改造为面积超3600平方米的枢纽型党群服务中心,形成“大门常开、多元联动、活动常办”的运行模式。如今,这里不仅是老年人排练节目的活动场所,还设有儿童活动中心,成为服务居民的重要阵地。

  在此基础上,中大社区已探索建立起“1+12+N”治理架构:其中“1”指社区党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12”包括12家共建单位、周边社区及村等合作力量;“N”则涵盖社区党员、居民骨干、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在这一框架下,居民议事参与率和问题解决率达到90%以上。

  “中昌、文康这两个社区也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法,如“三领”融合工作机制、党建引领三方协调共治模式等,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区委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务科负责人说。

  据悉,在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这一治理模式将在全区34个社区全面铺开。届时将有43家专业社会组织和上万名志愿者加入,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陈发强   责任编辑:孙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