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浙公网安备 33090302000108号
主办单位: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



晨光微熹,沈家门船厂路北端的“日新糕点”已飘出麦香。店主王志刚站在操作台前,双手在面团间翻飞如蝶——这位失去听力43年的烘焙师,正用指尖与世界对话。
王志刚的妻子阮江燕站在操作台旁,向记者比划着丈夫的“倔强”:“别人涨价他偏要优惠,宁可少赚也不肯偷工减料。”王志刚年少时因高烧失去听力,用十七年时间将命运开的玩笑化作匠心的注脚——2006年,他带着在外学成的西点手艺回到舟山,与妻子共同支起这个承载着生存希望与人生价值的糕点铺。因其长期坚持诚信经营、品质至上,他于近日被评为2025年“普陀好人”诚实守信类代表。
“王师傅的月饼,咬一口就知道用料实在。”常客张阿姨边说边展示刚买的百果月饼,饼皮酥脆,里面饱满的果仁清晰可见。去年中秋前夕,一位老主顾预订了几箱月饼,不料制作时烤箱突发故障。王志刚和阮江燕第一时间联系顾客,诚恳地说明情况,并表示愿意给予一定的补偿。最终,他们加班加点,按时将月饼送到了顾客手中。“碰到花生烤得焦黑、芝麻熬成糊状的情况,他坚决不肯卖给客人,非要重新做一批好的才行。”阮江燕眼中带着笑意,温柔地说道。
在原料采购上,王志刚有着近乎执拗的坚持。他始终坚持只选用优质的食材。“有次发现供应商送的瓜子不够饱满,他硬是让人拉回去换了三趟。”阮江燕笑着摇头,却难掩自豪。阮江燕介绍,店内的月饼,无论是传统口味还是创新口味,馅料中的每一种食材,如花生、瓜子、金橘、冬瓜糖等,都是精心挑选,确保新鲜和优质。在制作冻米糖、麻花等传统点心时,也绝不使用劣质原料和添加剂,让顾客吃得放心。
刚接手店铺时,王志刚便对原有的配方和工艺产生了“改造欲”。他凭着对糕点制作的热爱与钻研劲儿,反复试验调整配方,不断改良馅料口感,只为做出更合心意、更具品质的糕点。每一款糕点从构思到成型,都饱含着他的心血。
制作苏式月饼时,王志刚每天天不亮就到店里。他们先将面团反复揉搓、擀压成均匀的长条,再精准揪出大小一致的小剂子,动作一气呵成。包月饼时,王志刚手法极快,左手托皮,右手填馅,虎口一收,一个圆润饱满的月饼便跃然掌中。进烤箱前,他会用牙签在每个饼面轻戳小孔,让热气能顺利排出,防止饼皮开裂,并在烤制时严格控制时间,中途还会亲自翻面,确保受热均匀。
面对年轻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王志刚大胆革新传统配方,推出乌龙茶蛋黄、紫薯蛋黄等低糖新口味。同时,对于百果、苔条、豆沙等经典风味,他将过往偏重的甜感,改良为更符合现代口味的清甜,使传统风味得以更轻盈、更健康地延续。
暮色渐沉,店内的橱窗亮起暖黄灯光,王志刚仍在后厨忙碌。十七年来,这位无声的烘焙师用双手创造了一份份甜蜜——他的月饼会“说话”,诉说着诚信的力量;他的糕点有温度,传递着匠心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