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主办单位: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
清晨,天色刚亮,普陀医院东门外的海印路上,环卫工人刁西芝已开始了清扫工作。忙碌间隙,她推着环卫车走进设在附近的工会驿站。在这间明亮整洁的小屋里,她把自带的早餐放进微波炉加热,倒上热水,坐在窗边休息片刻。“以前我们早上忙完只能在路边歇一会儿,现在有了这个驿站,能热饭、喝热水、充电,方便多了。”刁西芝笑着说。像这样的工会驿站,如今在我区广泛分布,成为众多户外劳动者工作间隙的歇脚地,也成为一座城市温度最直接的表达。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今年,全区原计划完成16家驿站提升改造,实际完成20家,超额完成目标。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建成高标准驿站31家,形成集休息、饮水、充电、阅读、健康检测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网络。驿站分布于城区主干道、银行、商圈、工地周边,并延伸至登桃花、东极、登步等海岛,实现服务全域覆盖。
这些驿站中,既有24小时服务、法律支援、安全教育等不同类型的站点,也设有提供电动自行车换电维修的特色服务点,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服务供给。目前,驿站日均服务约600人次,惠及环卫、快递、建筑等行业的7000余名户外劳动者。
在驿站建设中,区总工会构建了“标准化管理+动态评估+数字化监管”体系,实行星级动态评估机制,按季度对驿站的卫生状况、设施完好率、服务人次等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补助挂钩。同时依托“职工之家”线上平台,实时更新驿站信息,方便劳动者就近查找;对人流量较大的驿站实行“一日站长”制度,由工会干部到岗值守,面对面了解劳动者需求,让服务更接地气、更具温度。
在位于温州银行舟山分行附近的一处驿站,冰箱、微波炉、热水机、药箱、血压仪等设备一应俱全,冰箱里整齐摆放着矿泉水和冰红茶。站点负责人孙晶晶介绍,这里主要面向快递员、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群体,免费提供冷饮、WiFi、充电、应急药品等服务,“我们每季度开展一次金融知识微沙龙,讲解防范电信诈骗、人民币识别等内容,帮助大家提升金融素养。”
从送清凉到送知识,从身体关怀到心灵关怀,驿站的功能在不断延伸。各驿站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服务活动,标杆站点每季度开展一次,内容涵盖法律宣讲、健康义诊、免费理发、国家安全教育等,进一步增强劳动者的归属感。
在普陀,驿站不只是功能性建筑,更是一处处“有温度”的微景观。普工@家白沙站和水产城站荣获“全国最美驿站”,展茅站、虾峙站、大润发站则被评为“全省最美驿站”。这些驿站的外观设计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有的依海而建,有的藏身闹市一隅,既能避暑取暖、饮水热饭,又设有阅读角、健康检测区、爱心互助角,成为劳动者身心放松的港湾。
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驿站精细化、品牌化建设,完善功能配置,拓展服务内涵,让更多劳动者在普陀找到“累可歇脚、渴可饮水、伤可用药”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