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普陀区桃花镇沙岙村文化礼堂开展民星课堂渔网织补活动
作者:刘夏丰  2025-06-27 16:06
  

  为弘扬传统渔村文化,增进村民协作精神,6月25日下午,桃花镇沙岙村文化礼堂组织开展普陀区“礼堂伙伴·民星课堂”暨桃花镇沙岙村海岛渔文化实用技能培训项目渔网织补活动。30余名村民齐聚一堂,在老渔民的指导下共同学习修补渔网技艺,重温乡土记忆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活动开始,65岁的资深渔民虞阿姨现场讲解演示了梭子穿引、结节编织等传统补网技法。“渔网破损要‘对症下药’,梭子走线力度要均匀……”她一边讲解要领,一边手把手指导年轻村民操作。文化礼堂内,村民们分组围坐,在纵横交错的网线间穿针走线,不时交流技巧。村委会特别准备了尼龙网线、木梭等工具,帮助参与者快速掌握要领。

  “现在机械织网普及,但补网手艺不能丢。”村民施大姐表示,活动让她想起父辈“昼出耕海、夜灯补网”的岁月。活动现场,老渔民还分享了海上作业的故事,年轻一代通过渔网修补的“小切口”,深刻体会到传统渔业生产的智慧与艰辛,体现技艺传承中的情感共鸣。

  村党支部书记虞静伦介绍,本次活动是文化礼堂“民星课堂海岛渔文化实用技能培训”系列的第二场,后续将结合蟹笼制作、渔绳结、鱼鳖晒制等活动,让文化礼堂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下乡情”的精神家园,作为渔村文化活态传承的见证。

  此次补网活动既是对濒危渔技的抢救性保护,也为村民搭建了情感交流平台,彰显了文化礼堂“以文聚力、以文化人”的基层阵地作用。据了解,渔网补织是海岛居民的传统技艺,但随着现代化渔业的发展,手工织网逐渐被机械化取代,掌握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初审:方碧蓉 终审:吕红军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