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普陀医院成功实施首例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冠脉搭桥手术
记者 陈璐瑶 通讯员 邵盛欢  2025-07-17 09:35
  

  “今天感觉怎么样?能下床活动了吗?”7月16日上午,普陀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孔维成和医师周鲁迪来到病房查房时,仔细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现在感觉很好,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感谢医护人员的高超技艺。”70多岁的赖大爷握着医生的手连声道谢。这次查房随访,源于该院成功实施的普陀首例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冠脉搭桥手术。

  时间轴拨回到半个月前,赖大爷因多次突发心绞痛来到普陀医院心内科就诊,经冠脉造影后显示:冠状动脉左主干尾部90%狭窄,真性分叉病变,累及前降支及回旋支开口,前降支中段40%狭窄,回旋支开口60%狭窄。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心内、心外、介入等多学科进行会诊,经讨论研判,实施PCI手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风险大,建议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家属此时陷入两难境地。心脏搭桥手术以往多需转至上级医院,漫长的等待期可能引发病情恶化,长途奔波对高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病人多年来一直在我院就医,对我们的医护团队充满信任,加上担心转诊延误病情,7月3日找到我,希望能在本院手术。”孔维成回忆道。

  “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术,需要正中开胸,在心脏停跳状态下搭桥,赖大爷不仅属于高龄患者,还曾突发过脑梗,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帕金森等基础性疾病,传统手术的大切口极可能导致愈合不良。”孔维成解释道,经医院多学科会诊,团队最终决定采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案,即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以最小创伤完成最精密的心脏“修缮”。

  “这场手术不仅是我区首例该类型手术,更是对我们医疗团队的全方位考验。”孔维成说,近年来,随着医务人员的不断进修学习和医疗设备的持续更新,医院胸心外科救治成功率逐年上升,医院还积极与上级医院开展合作,定期选派骨干医师开展进修培训,为完成高难度手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完成此次手术,普陀医院胸心外科、麻醉科、重症循环、手术护理、心内科、介入科及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康复都制定了详尽方案,并邀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专家指导参与手术。7月12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由于没有使用体外循环,避免了体外循环带来的血液稀释、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降低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风险,还缩短手术、住院和ICU停留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孔维成说,术后第一天,患者就从ICU转回普通病房并拔管,第三天患者就能够下床进行康复训练,目前患者状态良好已恢复正常饮食,术后一周就可出院。

  “实施高难度心脏搭桥术,标志着我院心胸外科的技术水平、麻醉管理、重症监护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我院冠心病、心血管急危重症治疗开辟全新道路。”普陀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精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虞海   责任编辑:陈超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