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低小散”巧变“共富田”
记者 陈跃 通讯员 翁劢  2024-12-20 08:43
  

  这段时间,登步岛“硒望田野”共富工坊所在的大岙农场,不时传出隆隆的机器声。农场的大米加工间内,大岙村村民王和通和同村几名工作人员,忙着加工富硒大米。“我主要负责大米的计量、打包,然后过称确认,最后进行压缩包装,这些流程都是依靠机械化操作。”王和通说,目前稻米从生产到加工,全部实行机械化,也解决了之前村里水稻种植存在的一些难点。

  “我们之前存在的问题很多,土地‘低小散’、劳动力短缺、水稻种植产值低等等。”大岙村村委会副主任王小平列举了村里水稻种植业的诸多短板。他说,村民年纪普遍较大,精力有限,很多田地也因此荒弃,非常可惜。

  面对困境,登步岛管委会和大岙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治理。从2021年起成立了大岙绿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硒望田野共富工坊等,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回收、党群活动集中开垦、党员志愿服务等方式,对抛荒耕地实行统一管理。原先“低小散”的耕地,陆续集中成大地块,机械化作业更为方便,也让村民从中尝到了甜头。

  王小平介绍,村里成立农业公司后,以每年300元每亩的价格,从散户农民手中租赁土地,租金一次性结算。土地整合成大地块后,村里统一购置翻土机、插秧机、收割机等设备,实行机械化作业,降低人工生产成本,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之前,我们自己没有加工能力,收割的稻米需要出岛加工,费人费力又费钱。”王小平说,去年,村里购置了烘干机、碾米机、包装机等全自动设备,使富硒大米的生产和加工,都实现了流水线作业模式。

  生产模式转变的同时,不少村民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周志福开农机车是把好手,如今也有了用武之地。“耕地、插秧、收割,都要用到插秧机、收割机等,这些都由我来操作。”周志福笑称,自己现在要开的车很多。

  农忙时节,村民沈志芬和村里人都会加入短期雇工行列。“我们在家门口做短工,工资近300元一天,按日结账,不出村也能赚到钱。”沈志芬说。

  “本来村里随处可见抛荒地,村民收入都很有限。这几年经营下来,我们的集体经济越来越好了,村民也多了一些收入和福利。”王小平说,村集体经济提升了,也会反馈给村民,通过提升村民福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大岙村越变越美,越来越好。

  据悉,目前登步富硒水稻种植面积约280亩,今年产量预计可达10多万公斤。“村集体收入的提高,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反过来,村民也更加支持村集体经济的再发展,通过良性循环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登步岛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王挺雷   责任编辑:陈超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