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来自桃花的沈家门第四小学二年级学生虞哲轩收拾好书包,走下楼梯,奔向操场尽头一幢四层高的房子,这是沈家门第四小学的宿舍楼。
安置好个人物品后,虞哲轩与伙伴们在操场上嬉戏片刻,便到食堂吃晚饭。晚上,他会和其他学生一起,在宿舍楼活动室写作业,宿管教师则一直陪伴他们,直至洗漱入睡。
“上半年听说学校要撤并,让我们转到沈家门就读时还是非常担心。”虞哲轩的母亲说,起初担心孩子太小,自己一个人上学,住宿怎么办、学习能否自律、生活如何自理、安全有保障吗,这些问题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段时间真的焦虑不安。”
然而,开学才两个月,虞哲轩的变化让他的母亲惊喜不已,“现在,孩子每周末回家,都会主动帮忙做家务,作业也不用我催促就能独立完成了。”
为调整全区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今年7月,我区撤并了生源萎缩严重、办学水平相对薄弱的桃花中心学校,同时,为分流过来的桃花籍小学生提供了住宿条件,安排专职教师负责学生宿舍管理。
“为了让孩子们住得更舒心,我们对宿舍楼进行了改造,安装了红外线警报系统、出入口摄像头,还有免费视频通话机等。”沈家门第四小学校长周玲萍介绍,为更全面了解孩子们的基本情况,他们在暑假期间到桃花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掌握每位家长的具体需求和孩子们的性格特质,并在宿舍安排时酌情调整,让年龄相仿、性格相投的孩子两人或三人一间,减少离家后的孤独感。此外,学校还安排了专车及教师在每周一和周五的上放学时间到码头接送学生,全程陪伴直至安全送到每位家长手中,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解决撤并学校学生分流安置问题、改善老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集团办学模式……近年来,我区在教育领域实施“腾笼换鸟”计划,多措并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今年9月,沈家门第一初级中学搬迁至茶湾新建地块,沈家门第四小学本部搬迁至腾空后的沈家门一初校址,实行分校区办学,整体化解了老城区学校音美教室数量不足、生均教辅用房、运动场馆面积比较紧张等问题,改善老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今年7月,民办新居民子弟学校育才学校停办,589名学生安排到城区学校就读。至此,我区历史性实现有需求的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学生“本岛+大岛”就读率达到100%,为全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推动新建校快速成长,我区实施集团化办学策略。普陀二中教育集团武岭校区作为最早新建并实行集团化办学策略的学校,于2022年秋季学期投用。实际上,此前的两年,普陀二中教育集团就已作为我区首个融合型教育集团成立,武岭班在城北校区借址办学。
武岭班首批共设5个班级,王芳芳是当时其中一位接手武岭班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班主任。“那时压力很大,全区都在密切关注着这所新学校,对它寄予厚望。作为第一届,我们肩负着为集团化办学模式树立口碑的重任。”王芳芳说。
“刚设立武岭班时,我们对师资力量进行了统筹,确保能合理均匀分配。”普陀二中教育集团武岭校区校长赵英说,学校的发展模式,可以简要概括为师资同盘、教学同步、研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同体,同时鼓励特色创新与个性化发展。
去年,普陀二中教育集团武岭校区迎来了首届学生的毕业,他们优异的成绩不仅为新校区树立了教育标杆,也充分验证了集团办学模式的成效。然而,随着近年来大批新教师的加入,如何确保“二中”品牌及文化底蕴能够薪火相传,成为了集团化办学面临的新课题。
为此,普陀二中教育集团实施“青蓝计划”,通过定期培训,让青年教师有机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教学文化与技巧;推行“高原工程”,让优秀教师担任中层管理职务或成为导师,带领并指导年轻教师成长;还有“常青计划”,鼓励即将退休的教师以身作则,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在班主任配置上,集团创新性地采用了一老一青、一旧一新的搭配方式,并通过捆绑兄弟班的考核模式,激励教师团队共同进步。
“集团化办学,以‘优质校+新校’为主要组成模式,以‘建一所优一所’‘带一所强一所’为根本目的。”赵英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始终是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
继普陀二中教育集团后,我区先后又成立了全区首个共享同一学区的普陀小学教育集团(普陀小学+武岭小学)和全市首个海岛片区集团化学校——六横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六横中心小学+台门学校+龙山小学),不断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
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斌表示,近年来,普陀坚持构建有温度的现代化海岛教育体系,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同时还高度重视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结对帮扶工作。
截至目前,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结对帮扶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同时从2022年开始有6所中小学与宁波市镇海区的学校开展跨区域教共体结对帮扶工作。各结对学校通过线上同步课堂、教师网上研讨、学生线下集体交流、教师异地跟岗锻炼、教师支教等形式开展教育教学结对帮扶工作,有效解决海岛、农村学校师资弱、课程资源少、师生外出交流不便等问题,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