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法理之内的温情——记2025年度“普陀好人”朱艳
记者 王若琦  2025-11-18 09:05
  

  在沈家门海事处的办公室里,朱艳的办公桌上总是整齐地叠着半尺高的案卷。翻开材料,边缘处常见她用蓝色水笔写下的标注——“需核企业整改凭证”“提醒船员权益条款”。身处一线执法队伍多年,她的工作虽没有惊涛骇浪的现场救援,却在字斟句酌的审核中,守住了海事执法的底线,也传递着为民服务的温度。

  作为海事行政执法队伍中的一员,朱艳承担着执法督察和普法宣传等核心职责。前不久,她接手了一起船舶无证航行案:某船舶修造企业在新船交付时,因工作人员交接疏漏,未办理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导致首航即被查获。按常规流程,可直接依规处罚,但朱艳坚持“过罚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决定深入核查,“不能只看条款,关键要弄清是故意违规还是无心之失。”

  她调阅了该企业近三年的合规记录,发现其始终保持“零违法”。随后,她主动与企业负责人和经办人沟通,确认违规属疏忽所致,并非主观故意,且企业在发现问题后积极配合调查、主动补报材料。综合考量该案情节轻微、危害较小,同时当事人整改积极,朱艳依据柔性执法相关规定,提出“轻微免罚”的审核意见,既维护了法律权威,也为企业留下容错空间。

  了解到该企业后续还需为多艘新船办理各类证书,且对审批流程不熟,朱艳又主动介绍“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政策,详细讲解该政策在整合船舶国籍证书、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等方面的便利,并手把手指导企业通过线上平台提交材料、告知咨询与加急办理渠道。

  “原本以为肯定要罚款,没想到执法既有原则也有温度,不仅体谅我们的疏忽,还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普法不是‘念法条’,关键是要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作为普法工作小组的核心成员,朱艳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量体裁衣”:为航运企业讲解安全管理法规,帮助筑牢安全防线;面向商渔船船员开展防碰撞警示教育,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走进渔村、学校,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动画普及水上安全与法律常识。一年来,她带领团队开展专题普法活动20余场,覆盖2000余人次。

  “打铁必须自身硬”是朱艳常挂在嘴边的话。除了完成案件审核,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和同事一起研讨法条、分析案例。在她的带动下,多名团队成员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成长为公职律师。

  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法理之内有温度”的信念,将法律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作为海事纠纷调解团队的骨干,她主动承担调解员职责,今年以来已参与调解船员欠薪、商船航行损坏渔网等纠纷共11起,均得到圆满解决。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陈发强   责任编辑:孙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