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家门口坐公交,心里踏实多了——东港街道多方协调终解瑞丰家园居民出行难题
记者 张涵轲  2025-10-13 08:46
  

  “以前走到最近的公交站要20多分钟,现在出门不远就能坐上车,心里踏实多了!”家住东港街道灵秀社区瑞丰家园的94岁陆杏英阿婆,谈起家门口新增设的公交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近日,随着330路公交车缓缓停靠在沈院南侧新建的公交站前,瑞丰家园居民期盼多年的出行难题,如今得到了解决。

  瑞丰家园是保障性住房小区,居民以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体为主,对公共交通依赖度高。“他们中不少人都上了年纪,或腿脚不便,出门买个菜、看个病,真不容易。”灵秀社区党委书记黄诗然道出了居民多年的出行困境。因历史规划和地理位置原因,该小区长期未被公交线路覆盖,出行不便、不安全等问题,成为社区干部心中的“揪心事”。

  “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区人大代表、灵秀社区原党委书记贺飞对此感触颇深。她多次将居民的出行难题形成代表建议提交,呼吁相关部门解决这一民生“痛点”。她的呼吁得到区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指示要深入调研、寻求破解之道。“以前瑞丰家园小区内部连路灯都没有,我们在一周内先完成了‘亮灯工程’,装了五盏路灯。之后考虑到公交站点暂时无法增设,又协调山水人家小区退让部分区域并拓宽道路,并打通一个涵洞,方便居民出行。”贺飞说,这些“过渡措施”虽缓解了部分难题,但增设公交站的目标始终没有动摇。

  民生无小事。东港街道通过“网格夜访”等活动,深入居民家中倾听心声,收集真实需求。在充分了解民意的基础上,街道启动“一事一议”专项协调机制,联合区交通运输局、交警支队普陀大队、区城投集团、公交公司等部门,反复开展实地勘察和可行性论证。

  转机出现在灵秀隧道通车之后。这条连接城北与东港的新通道,为公交线路优化提供了契机。东港街道敏锐把握契机,将瑞丰家园公交站设置列为重点攻坚项目,全力推进。

  “灵秀隧道通了,公交线路才能优化,这是解决居民出行难题的关键。”东港街道城建办主任钟旭介绍,街道随即启动协调工作。今年5月,经多部门联合调研,最终确定在应家湾路旁设立站点。“选址充分体现便民和安全原则,距离瑞丰家园近,道路通行条件好,安全风险低。”

  方案行不行,老百姓说了算。街道和社区通过调查问卷、微信群接龙、居民代表意见征询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民意,确保决策科学、民主。

  选址确定后,项目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区城投集团负责候车亭建设,公交公司同步拟定330路调整方案。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东港街道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候车亭外观设计要与海天大道景观相协调,施工期间需妥善处理临时用地和材料堆放问题。”钟旭细数推进过程中需要协调的各个环节。尽管面临地块权属、景观协调等挑战,但在东港街道牵头下,各方通力合作,候车亭于8月底前顺利建成。

  同时,公交线路调整方案也逐步完善。经东港街道与公交公司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了330路调整后的具体走向、停靠站点和发车频次等细节,确保公交站建成后立即投入使用。“330路运营范围覆盖沈家门、城北、东港等地,能最大程度方便居民出行。”东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9月30日,对瑞丰家园居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330路公交车首次停靠沈院南站,不少居民专程前来体验。“现在送孩子上学、去医院就医、去商场购物,方便太多了。”居民们纷纷表示,公交站的增设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真切的关怀和实实在在的改变。“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线路经过这里,让出行更加便捷。”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陈发强   责任编辑:孙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