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以法治为桥 谋共富之策
记者 陈璐瑶  2025-08-20 09:38
  

  8月19日上午,普陀区“法助共富”涉外法治工作交流会举行,政府主管部门代表、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共筑涉外法治高地”开展深入研讨交流,以法治为桥,聚四海之智,谋共富之策。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于飞、区委书记孙志龙讲话。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副会长江腾致辞。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孔庆江,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林伟,副区长戴沈晨出席。

  于飞为大家解读了校地合作的战略意义与实践路径。他说,普陀区的涉外法治工作,既有现实紧迫性,也有创新空间。中国政法大学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与普陀一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持续深化制度创新、规则供给与机制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期待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校地双方携手打造更具普陀特色、全国示范意义的“法助共富”涉外法治样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志龙说,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普陀,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的核心区域。举办此次交流会,是双方在涉外海事法律服务、自贸区法治创新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期待双方以实践基地为舟,以协同创新为桨,共建海事法治人才库,共研涉外海事规则,共创涉外法律服务产品,携手打造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皿”和促进人海和谐的“智慧库”,开启合作新篇章。

  江腾说,本次会议聚焦“法助共富”,将法治、开放、发展、富民紧密相连,立意高远、契合大局,更符合普陀的向海发展实际。希望校地双方能够成为智囊伙伴,围绕大宗商品、船舶修造、远洋渔业等特色产业的前沿法律难题,提供前瞻方案;成为桥梁伙伴,把基地做实做活,推动人才双向交流,提炼普陀实践成为教学资源;成为开放伙伴,发挥法大国际网络,对接顶尖机构资源,拓展海外维权渠道;成为传播伙伴,总结提炼普陀模式,讲好普陀故事,支持本土人才培养。

  交流会上,还举行了“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于飞、孙志龙共同揭牌,携手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虞海   责任编辑:陈超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