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红色基因激荡发展动能
记者 陈璐瑶 通讯员 傅楠  2025-08-12 09:31
  

  从搓草绳、卖铜火熜集资造船,到“妇女号”扬帆起航、不畏艰苦建三八海塘……陆域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的蚂蚁岛,孕育出了“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如今,这种精神已深深融入普陀的发展实践,在现代海洋产业培育、临港经济转型等领域持续迸发新动能,为探索海岛共富路写下新的时代注脚。

  (一)

  色泽金黄、肉质饱满的虾皮,鲜香酥脆的紫菜,回味悠长的虾干……近日,蚂蚁岛管委会联合金融机构通过共富工坊直播间,将海岛特色海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单场直播吸引7.27万人次观看。

  直播中,蚂蚁岛的红色文化成为独特亮点。主播们在推介产品的同时,生动讲述当地渔民的创业故事。真实感人的讲述引发观众共鸣,直播间“想去蚂蚁岛旅游”“想体验传统海产加工”等互动留言持续刷屏。

  回溯上世纪50年代,蚂蚁岛群众白手起家,凭借“草绳船”“火囱船”,硬是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创造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的奇迹。如今,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渔家乐、林下经济等多元产业,实现精神传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年接待游客突破2万人次。

  蚂蚁岛精神已深深融入普陀的发展基因。近年来,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现代渔业、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蓬勃发展,海事服务业和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其中,船舶修造产业集群加速形成,4家船厂跻身全球修船十强;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崛起,一批液化天然气(LNG)重大项目取得突破;“一条鱼”全产业链持续完善,“普渔乐”平台串联起“一条鱼”全产业链。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5%,居全省首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9%,位居全省前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排名全市第一。

  (二)

  传承着“敢啃骨头”的精神品格,蚂蚁岛群众在新时代续写着奋斗故事。上世纪70年代,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300多名妇女仅用16个月就完成了长1300米、宽12米、高5米的“三八”海塘建设任务,较原计划提前整整一半工期。

  在新时代的海岛建设中,这份攻坚克难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通过持续改造提升,曾经的堆网场已华丽转身为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广场;闲置退役客船被创新打造为独具特色的海上旅游景点;老旧渔用仓库经过精心修缮,变身为三栋造型别致的共富工坊。面对渔业资源的变化,当地积极转型发展民宿经济、休闲渔业、生态养殖等新业态,推动传统虾皮加工业升级改造,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如今,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已在普陀深深扎根。全区上下以实干之姿,“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西白莲绿色海工制造与运维基地、舟山国际水产城冷链物流园区等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为发展积蓄强劲动能;金钵盂临港产业园建成投产,产业集群再添新军;“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项目顺利推进,文旅融合未来可期。

  (三)

  在这片充满奋斗精神的海岛上,追求卓越的脚步从未停歇。虽地域有限,却创下诸多第一:成立舟山首个渔民互助组,率先在全省实现渔船机帆化……这份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始终激励着蚂蚁岛干部群众奋勇前行。

  新时代的海岛建设者持续发扬这种拼搏精神。自去年1月起,蚂蚁岛管委会与蚂蚁集团开展党团联建交流,在红色教育、人才培育、数字转型等领域深化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蚂蚁岛AI明信片”小程序以科技赋能文旅,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鲸探数字藏品以创新形式传播海岛文化,深受青年群体喜爱;网商银行以金融普惠为支撑,为新农人提供无抵押免息贷款;聚焦海岛民生需求,落地实施数字化助老、智慧海岛等应用场景……

  这种争先创优的劲头,更激励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开拓奋进。近年来,我区以项目攻坚的实绩实效,推动自贸试验区系统集成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其中,普陀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入选2021年浙江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创新打造“共富方舟”推进市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先行示范;《打好“强、防、优、化”组合拳构建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伴航式法治保障体系》入选2024年度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

  精神薪火相传,发展永不止步。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普陀正以蚂蚁岛精神为帆,以开放创新为桨,驶向更加辽阔的蓝色未来。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虞海   责任编辑:陈超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