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舟山新闻
我市全域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来源:舟山日报 2025-06-25 09:02
  

  昨天下午,在全市“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一组亮眼数据勾勒出舟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蓬勃图景:覆盖1863平方公里海域、1206公里岸线的普陀诸湾、本岛南部诸湾、岱山诸湾和嵊泗诸湾四大湾区建设有序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美丽海湾”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景象为目标,通过系统推进海湾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和亲海品质提升,打造具有示范价值的滨海生态宜居空间。

  自建设启动以来,我市聚焦陆海污染协同防治、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和亲海空间打造,以创新技术赋能,深化管控举措,收获多项标志性成果。嵊泗诸湾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普陀诸湾建成省级美丽海湾,本岛南部诸湾入选省级第二批美丽海湾培育单元名单。近三年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均值超50%,远超“十四五”33%的预期目标。

  筑牢陆域污染防线,全市打出精准治理“组合拳”。依托“浙里蓝海”GIS信息平台建立1400余个入海排污口数据库,利用无人机巡飞、卫星遥感监视实施入海排污口“海陆空天”多方位监视监管;全市55家重点直排海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废水在线监测达标率在99%以上。全市15个工业园区、303个生活小区、36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省级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

  守护蔚蓝生态,我市以系统修复重塑海洋生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7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累计投放人工鱼礁超15万空方,恢复了大批恋礁性鱼类的栖息地;累计放流各类海洋水生生物苗种超35亿单位;完成岸线整治修复122千米,恢复生态湿地25.17公顷,203.13公顷互花米草全部除治完成,管护面积840公顷;实行养殖海域“三权分置、二级发包、一证到底”改革,2000余公顷生态养殖海域全部完成用海确权、69公顷得到“退养还海”,有效遏制海洋无序开发;开展海岛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陆生生物2496种,新发现省域以上新记录种100余种,中国新记录种40余种。

  在污染防治与风险防范领域,舟山同样走在前列。全省首创的“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入选全国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案例,“蓝色循环”模式推广让“小蓝之家”遍布县区;《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条例》落地实施,配套建成数字化监管系统,实现船舶水污染物登记、转运、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海上智控平台”的投用,使万吨级码头视频监控覆盖率达100%,具备应对1500吨溢油事故的强大处置能力。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王挺雷   责任编辑:陈超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