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我区织密织细应急救护网 196台“救命神器”时时守护
记者 励佳 通讯员 俞燕  2025-10-22 08:59
  

  “打开电源、粘贴电极片、等待分析……”日前,普陀图书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区域内,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为该点位救护员进行了一次技能复训,通过理论回顾、实操演练等,有效帮助救护员巩固AED使用、心肺复苏等关键应急技能,让救护员心里更有底、手上更熟练。

  普陀图书馆是全区今年新增的9个AED布设点位之一,而此次复训,正是我区积极建设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的缩影。近年来,我区始终围绕“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目标,结合海岛地域分散、人口分布不均的实际情况,创新构建“设备精准布点+体系化培训+数字赋能管理”工作模式,逐步搭建起覆盖全区域、响应高效率的应急救护安全屏障。

  如今,在我区各类公共场所,AED设备已成为保障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据区红十字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区已在交通枢纽、农贸市场、中小学校、文体场馆、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累计布设AED设备196台。布设范围不仅实现本岛重点区域全覆盖,更向六横、桃花、东极等延伸,有效填补海岛应急救护设备空白,初步形成“15分钟应急救护圈”。

  在推动AED设备“落地到位”的基础上,区红十字会进一步聚焦“技能普及”,着力解决群众“会用、敢用”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我区通过建立“红十字会主导、多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培训机制,构建起包含救护员资格培训、急救知识普及讲座、应急演练在内的多元化培训体系。今年以来,我区开展各类培训超160场,新增持证救护员2700余人。截至目前,累计培训持证救护员超1.76万人。

  为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区红十字会还借助“数字红会”平台,为应急救护工作注入“智慧动能”。通过该平台,群众可实现AED设备地图可视化查询,精准定位就近设备位置;平台还能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故障立即触发预警,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可用状态;此外,平台还实现培训档案电子化管理,并与120急救系统无缝对接,构建起“呼救-定位-调度-施救”的高效联动机制,显著提升急救资源调度的精准度与时效性。

  “设备布设是基础,人员培训是关键,社会响应是目标。”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应急救护体系,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投放、典型急救案例推广等方式,提升公众对AED设备的认知度与使用信心,逐步营造“人人敢救、人人会救”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应急救护真正成为守护海岛安全的重要力量。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张雯雯   责任编辑:孙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