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浙公网安备 33090302000108号
主办单位: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



水库水位、管网压力、各区域用水量等关键数据实时更新……昨天下午,在市水务集团调度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舟的桌上,记者看到了一堆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供水数据。这是市水务集团多举措守护供水“生命线”的佐证。
今年入夏以来,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连续高温天气,但降水量却同比大幅减少。加上暑假旅游高峰以及渔业、工业生产用水需求的加大,我市供水保障迎来近年来最严峻的挑战。高温“烤”验下,本岛供水量连续76天突破30万吨峰值。一边是用水需求节节攀升,一边是水源储备持续吃紧。双重压力之下,市水务集团以精准调度为核心、严格管理为抓手、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全链条供水保障体系,实现供水秩序平稳,使本岛未出现大面积限水现象。
作为舟山大陆引水工程的重要“蓄水池”,面海而建的黄金湾水库开启全天候保障模式。记者在现场看到,泵站运行人员每小时对设备进行一次细致巡检,压力表、流量计上的每一组数据都被认真记录,通过科学搭配大陆引水与本岛水源挖潜,让每一方水资源都用在“刀刃上”,为海岛供水筑牢“生命线”。
在保障大陆引水“主动脉”平稳运行的同时,精准调度更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水务集团建立“一日一研判、一周一调度”机制:调度团队每天紧盯气象数据、分析用水趋势,提前制定次日供水计划;每天下午2点半前,将细化到各区域的供水方案上报确认,为次日供水精准“导航”。“从预判需求到分配水源,每一步都要精准对接,才能最大化利用水资源。”曾舟介绍,通过强化水情监测、定期分析研判、科学调配本地水源,供水调配的效率与效益显著提升。
原水易受高温影响发生变化,水质防控容不得半点松懈。对此,市水务集团将水质检测频次增加1倍,构建起“源头—路径—厂站”三级防控体系:在水源地,巡查人员每日往返巡查,今年更启用无人机、无人艇等科技设备,让隐患排查无死角;水厂内,工艺调控员根据水质变化实时调整处理参数,确保出厂水达标;管网沿线,监测点实时传回水质数据,形成全流程监控网络。“哪怕是最微小的指标波动,我们都要追根溯源。”市水韵环境检测公司技术负责人黄家海表示,今夏累计检测水样数千批次,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此外,市水务集团组建专业应急抢修队,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抢修人员手机全天候开机,随时准备“出诊”。针对小型漏点,集团推广“微创手术”式不停水抢修技术,大幅缩短停水时间,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入夏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应急抢修数百次,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0分钟,管网压力合格率始终保持100%,用快速响应筑牢供水“防护网”。
截至目前,市水务集团已平稳度过多轮供水高峰,日均供水量稳定在32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管网压力合格率、应急抢修及时率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