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主办单位: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
“这学期搬到新校区,学校环境更整洁漂亮了,食堂自助餐选择也很多,挑得眼花缭乱。”来自重庆的张子妍是沈家门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也是一名随迁子女。谈及在沈家门第一小学就读的日子,她言语间洋溢着幸福与温馨。
这背后,是我区为留住城市建设者、增强新居民归属感而践行教育公平的切实举措。记者从区教育局了解到,通过有序引导低端民办学校退出、大力提升公办教育体量等措施,我区积极扩充优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了随迁子女的“入学难”问题,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来自安徽的刘欢欢对此感触颇深。她和丈夫在普陀务工多年,孩子上学曾是家里最忧心的事,一度担心只能选择较远的民办学校。每次路过家门口的沈家门第一小学,她都忍不住想象孩子在里面读书的情景。如今,这一期盼已成为现实,“我们很幸运,赶上了好政策。孩子不仅顺利入学,老师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学习环境特别让人安心。”
沈家门第一小学新校区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总用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35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学校共有随迁子女约580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5%左右。为让随迁子女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融得好”,学校围绕多个关键维度系统推进相关工作。
“首要的是平等入学。”沈家门第一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毛雪君介绍,“随迁子女与本地生源完全一样,统一参加电脑随机派位,从起点上保障教育公平。”其次,学校着力加强家校沟通,专门开设“家庭教育云课堂”和“家长学校微课堂”,为家长提供便捷的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在生活保障方面,学校提供自助午餐与课后延时服务,有效缓解家长接送难题。
在文化融合方面,学校组织传统节日民俗探索等活动,帮助随迁子女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学业方面,则通过成长导师结对帮扶、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等方式,助力随迁子女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2023年8月,全区顺利完成育才学校平阳、向阳、希望三个校区的撤并工作,实现低端民办学校全面“清零”,并平稳完成学生分流。除15名学生选择至区外就读,其余556名学生全部被妥善安置至公办学校。
在扩容提质方面,全区依据“本岛农村和老城区提质、城北和东港片区扩容”的总体思路,投入近11亿元,相继完成普陀二中教育集团武岭校区、沈家门第一初级中学(茶湾地块新建学校)、武岭小学、江湾幼儿园、武岭幼儿园、蓝海幼儿园、展茅中心学校小学部及沈家门第一小学等8所学校(园、区)建设,并推进城北小学扩建工程。这些项目覆盖沈家门、东港及展茅,共计新增学位7830个,提质学位1890个,有力满足了本地学生与随迁子女的入学(园)需求。
此外,全区以“保持100%公办学位供给”为目标,重点加强转学与入学两项服务管理。自2023年起,已实现为转学及新入学的持有居住证的随迁子女100%提供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在2023年省“七优享”考核中,相关指标获评满分。今年春秋两学期,全区共接收随迁子女2555人,均100%保障公办学位,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动态全覆盖。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区域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稳步迈进,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