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媒看普陀
普陀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模式 家庭律师“一对一”精准服务解难题
来源:舟山日报 2025-09-25 10:21
  

  “多亏了郑律师帮忙,这笔拖了好几年的工程款终于拿到了!”近日,在普陀区展茅街道,村民张先生通过家庭签约律师的精准指导,成功维权。更让他感动的是,这项法律服务是主动送上门的,“我本来都不抱希望了。”

  “要及时发送工程结算函,中断诉讼时效。”“这些工程资料、聊天记录都很重要,要保存好。”家庭签约律师的一句句叮嘱,让张先生重拾信心,最终通过法律武器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

  张先生口中的“家庭签约律师”,是普陀区创新推出的公共法律服务模式。过去,海岛群众获取公共法律服务存在各种阻碍,特别是对一些渔农村居民来说,咨询律师不仅耗时耗力,成本也高。

  为解决这一难题,去年以来,普陀区创新推出“家庭签约律师”服务模式,遴选65名职业律师,与5000余户城市社区家庭签订“一对一”服务协议。今年,普陀区将服务范围辐射全区村社家庭,将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小单元从片状村社精准至点状家庭。

  展茅螺门村和梁横村的村民深切感受到了这一变化。展茅某集体公司因政府征收,每户员工家庭可获得一定的征收补偿款,但由于时间久远,多户家庭内部因分配问题产生纠纷。

  “过去村民一有纠纷就来找村委,我们再去找律师解决问题。”展茅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有了“家庭签约律师”,律师主动上门为村委提供了一套详细的分配方案,涵盖了法定继承、离婚、收养等各种情况,涉及的各种特殊情形,也得到了专门的法律指导。“村民可以单独联系律师,也可以通过村委咨询,很多矛盾就在法律指导下心平气和地解决了。”

  普陀区还贯通了数字服务端口,改变传统律师坐班模式为“一键直达”的“指尖上”法律服务。依托8个实体“24小时法律超市”和线上12348法律服务热线,海岛居民可以随时获取4类民生领域基础法律服务和8个专项领域精准服务。

  同时,律师们转变了被动解决纠纷的思维模式,主动参与组建“法治夜访团”,深入基层了解需求,形成“前端问题清单”。他们结合海岛特点,推出了案例沙龙等10余种“签约律师服务包”,实现“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的基层治理良性循环。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联合走访百余次,办结率达99.88%。

  针对城市社区、海岛渔村、工业园区的不同需求,普陀区还首创了“三轨并行”服务模式。律师们深度参与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征地拆迁等治理决策;为海岛社会事务提供规范指引,编制渔船租赁、水产养殖等7类示范合同文本;打造园区“蓝领法治加油站”,甚至将服务链延伸至外来人口户籍地。

  从“片对片”到“点对点”,从“坐堂诊”到“一键享”,从“被动灌”到“主动寻”,家庭签约律师模式正在重塑普陀区的法治生态。据统计,普陀区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满意度已提升至99.11%,累计高效解决涉法问题600余个,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王挺雷   责任编辑:孙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