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主办单位: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
船老大们常说:“船在海上,家在船上。”过去,平安靠运气;现在,平安靠机制。
从陆地延伸到海上,在普陀,“枫桥经验”跨越了地理边界,也跨越了传统的治理理念——它不再只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乡土智慧,更是“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的普陀方案。
海陆统筹
织密海上“融治理”防护网
清晨的沈家门渔港,碧波映帆影。这个全国闻名的渔港,不仅承载着千帆竞发的壮阔,更见证了以“海上枫桥”为核心的治理变革——如今,“平安”已成为这里最鲜明的底色。
近年来,沈家门街道率先探索“枫桥经验”海上延伸路径:打造“枫调渔顺”人民调解工作品牌、构建“平安小苑”模式、深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成立“海上老娘舅”“东海渔嫂”队伍……在此基础上,街道探索形成了“领航、织网、起锚、稳舵”四步工作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从陆上延伸至海上,成为普陀海上治理的“先行样板”。
沈家门街道的实践,只是普陀全域推进“海上枫桥”的一个缩影。针对海岛治理“矛盾发现难、调处成本高、远洋响应慢”的痛点,2023年底,普陀在全省率先成立海上融治理中心,将“陆上矛调”经验升级为“海上解纷”方案——
整合海事、渔业、司法等12个部门资源,引入宁波海事法院法官团队常驻,推行“调解在前、诉讼兜底”模式,形成“调解—仲裁—诉讼”有机衔接的“一站式”海事商事争端化解链条。自运行以来,海上融治理中心已累计调处各类涉海矛盾纠纷560起,涉案金额超亿元,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聚焦远洋渔业这一“高风险、易发纠纷”领域,今年上半年普陀牵头成立全省首个远洋渔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同步打造了专业的远洋渔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为船员提供“家门口”的欠薪维权、工伤赔偿等服务,破解了远洋纠纷“跨国跑、周期长、成本高”的难题。
党建的“红色引擎”更让治理效能倍增。普陀积极构建“渔船—渔村—渔区—渔协”一体化党建格局,打造“航行的支部”:全国首个群众性远洋渔业海外党支部在秘鲁渔场成立,18个功能型党支部、115个网格党小组覆盖502名海上党员,让“红色旗帜”在远洋渔场、近岸养殖区飘扬。
多元协同
激活基层智治“新动能”
不久前,舟山某远洋渔业公司与渔民家属产生纠纷。海上融治理中心接到消息后,立即启动“多部门协同调解机制”——海事部门厘清责任、渔业部门解读政策、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签署调解协议。
这起纠纷的高效化解,正是普陀“多元协同”治理理念的生动体现。为破解海上治理“单打独斗”困境,普陀将“部门协作、区域联动、开放共治”作为海上矛盾纠纷防范治理的关键,由公安、司法、海洋渔业、港航、海事、海警等多部门联动建立专属联络站,构建起应对渔船碰撞、人员伤亡、海上污染等海上事故的“跨部门协同处置全链条”。
普陀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的协同治理合力,设立了行业协会工作室,引入海运、修造船、远洋、油品等涉海行业协会随驻,建立健全“公益服务+政府购买”保障机制。同时,深化与市外、省外等沿海县区的海上联谊协作,签订《海事渔事纠纷调解绿色通道协议书》,实现“跨区域纠纷就地化解”。截至目前,普陀已与13个沿海涉渔市县达成联谊结对。
“智慧赋能”更让治理精度跃升。近年来,普陀不断推动涉海数据资源融聚共享,建设海上矛调一件事驾驶舱,实现一屏展示全区海上矛盾数据的分类统计、趋势分析、区域分布实况;依托“智治海安”“智控港区”“航运智控在线”等应用,搭建了“船员72小时逆推辨认”“前科船舶船员预警”应用模型,让十里渔港有了“治安热力图”;制订了“浙江解纷码”应用规范,设立全国首家国际版“海上共享法庭”,创新打造“海上枫桥”浙里矛调应用,线上化解率达97.22%,企业端和群众端满意率均为100%。
网格联动
探索海岛共治共富新路径
今年3月,14艘远洋渔船组成专属海上网格,奔赴太平洋。出发前,176名远洋渔民接受法治培训,42名职务船员获颁指导员、治安员、安全员聘任证书。
今年以来,普陀在“航行的支部”基础上依据船舶和养殖区继续划分海上网格,并按照“1+1+X+N”模式配备服务管理人员,构建严密的治理网络——
国内渔船实现“编组化”。全区1767艘国内海洋渔船被划分为251个编组和35个海上网格,其中193艘党员先锋船成为海上治理的中流砥柱。伏休期间,船东船长“面对面”教育、小班化教育等机制全面推行,编组长、党员船员纷纷化身“海上老娘舅”,投身渔事纠纷调解与法治建设,构建起“党员编组带头示范”的全域海上“融治理”模式。
远洋渔船实现“微网格化”。全区360艘远洋渔船,按照企业或就近办公原则划分网格,每艘船作为一个微网格,并进一步优化远洋渔船治安管理员队伍配置,调整为“一船三员”,明确船长、大副等职责,协同公安机关化解海上纠纷,全力打造“海上枫桥”升级版。
海钓船艇实现“公司化”。对于集中登记纳管的525艘海钓小型船艇,普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营、联合式执法”新模式,成立舟山普陀金鳌船艇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统一划分15个海上网格,明确规范海钓区域、时间、气象等管控要素,建立健全船艇适航状况、持证情况、设备配备、从业资格、安全制度等一系列标准措施,实现“人船”双向闭环管理,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科学规范、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如今,普陀海上网格员不仅是信息员,更是服务员、调解员,他们收集渔民诉求,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今年来,全区海上网格员共收集各类信息2350余条,化解涉渔矛盾纠纷191起,为渔民办实事、解难题320余件。
从“单兵作战”到“联合作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从“船头法庭”到“云端调解”,普陀的“海上枫桥”实践,正让“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形成“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