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伊始,一部已上映了一个多月的“小众”电影《隐入尘烟》突然爆发,如同一匹“黑马”一般,创造了总票房迫近亿元大关的“银幕奇迹”。
没有惊心动魄的特效,也没有烧脑、刺激的情节,却在舒缓、平淡如纪录片的叙事中打动人心。影片聚焦西北农村底层人、边缘人的生活:残疾、患有尿失禁的农村妇女贵英,终年在哥嫂房后的窝棚里生活;光棍马有铁没钱没房,善良寡言,是个只知道干活、不懂得拒绝的特困户。两个人在家人的撮合下成婚,这种“甩包袱”之举却意外地开启了两个陌生大龄男女的新生活。
整部影片没有一个“爱”字,但男女主人公朴素、真挚的感情却让人感叹不已。寒夜里贵英等候马老四时怀中的热水,马老四买给贵英的大衣;二人一同看电孵小鸡时摇曳的灯光、二人用麦粒给彼此留下的花一般的印记……凄苦的生活有了“你”,孤寂的心灵有了牵挂,就如同粗粝的土地上开出的花朵,珍贵、动人。
作为一部将镜头对准西北农村的中低成本电影,《隐入尘烟》看起来“土得掉渣”,也没有多少宣发经费可用。因此,它所能依靠的,只有电影题材本身带来的关注和观众观影过后的口碑。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份无奈,我们才能看到这样一场纯粹由观众选择所推动的“奇迹”。
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能引发群众共鸣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群众喜不喜欢作为评价作品优秀与否的标准,创作主流认可、人民喜爱、时代需要的文艺精品。电影《隐入尘烟》以底层人奋斗为题材,以西北农村生活为剧本,采用“深入生活、贴近人民”的创作方式,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实践,文艺工作者只有心中有信仰、胸中有情怀、肩上有担当,到群众中、到生活中、到实践中找灵感,搞创作,才能创作出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文艺作品只有“走心”才会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