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海为生,靠海生存。耕海牧渔自古以来就是普陀人民主要的经济生活方式。近年来,普陀全力做好“一条鱼”产业文章,围绕渔旅融合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远洋渔业贸易等方面积极探索,奋力描绘水产品全产业链大跨步发展的美好图景。
聚链赋能
打造水产品资源集聚中心
为积极顺应全球水产品供应链服务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有效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水产品和市场主体对高质量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近年来,普陀以舟山国际水产城冷链物流园区项目为主要载体,以“渔港方舟、云海帆影”为设计理念,投资约15亿元打造集冷链仓储、物流服务、水产品交易与海鲜新零售等多元化业态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产品资源集聚中心。
该项目位于沈家门街道墩头区块,整个园区占地约6.8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内容包含冷链中央仓、冷链服务中心、海鲜新零售中心、水产交易中心等。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动工开建,核心建设内容为冷链中央仓、冷链服务中心及其相关配套设施,总占地约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9万平方米,初步预计投资约8.8亿元。二期工程计划在2026年开工,将着重打造水产品综合交易中心与海鲜新零售中心,总占地约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预算投资约6.2亿元。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预计为3至4年。项目投运后,冷链中央仓将拥有约5万吨的存储容量,预估年盈利能力约1.6亿元,亩均营收有望达286万元,短期将带动就业3000至5000人,到2030年可带动就业上万人。
物尽其用
推动水产品精深加工
在舟山市常青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蛋白肽生产车间里,原本每吨3000元左右的海鲜边角料,通过新的蛋白肽提取技术,加工制成了每吨10万元的肽粉。在浙江企润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新的生产线,金枪鱼加工中产生的高氮磷废水经过蒸馏浓缩设备处理后,成为了蛋白肽开发的原料,实现了变废为宝。在浙江丰宇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鱼粉加工原料里的鱼体废水被收集起来,通过生物酶解技术制作成酶解鱼溶浆,应用于饲料之中……
据了解,普陀现有规模以上水产加工企业85家,规上企业从业人员7300余人。为将“一条鱼”价值发挥到最大,实现物尽其用,近年来,普陀立足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着重瞄准海洋肽、预制菜等新风口,持续推动水产行业向精深化、高端化发展,培育了以丰宇海洋生物、平太荣生物、常青食品等为代表的海洋肽精深加工企业,规划建设了集生产、冷藏、加工、包装、销售、冷链物流一体的万洋众创城预制菜产业园,引导融创食品、泓辰食品等本地企业积极研发预制菜新产品,全力打造全省首个水产精深加工行业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在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的助力推动下,普陀水产加工自动化、现代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全区规上水产加工业实现产值81.9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市规上水产加工行业产值的62.9%。目前,普陀已打造了“明珠”“富丹”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水产名牌产品40余个,认定省级“专精特新”水产加工企业14家,各类加工水产品远销美、日、韩及欧盟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因地制宜
探索渔旅融合养殖
凭借得天独厚的海岛风光和渔业资源,近年来,普陀积极探索渔旅融合发展之路,加快破解传统渔业发展瓶颈制约,推动构建产业兴旺、生态良好、渔民富裕的现代渔业新格局。
按照“陆海统筹、生态优先、渔旅融合”发展思路,当前,普陀以“舟山大黄鱼”为特色品种,引导支持传统滩涂养殖向重力式深水网箱、管桩围网、桁架类大型养殖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模式转变,聚力打造万亩大黄鱼养殖基地,目前已成功培育了“悬山海牧”“混水桃花岛”“东极施光品”等一系列普陀地理标志品牌,落地实施了六横现代化海洋牧场生态渔旅综合体、桃花岛渔旅融合式围栏野化养殖等一大批现代渔旅融合养殖项目,构建形成了集人工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和出口一体化的大黄鱼全产业链,真正做到了耕海牧渔赋能“蓝色粮仓”。
其中,六横现代化海洋牧场生态渔旅综合体项目包含生态大黄鱼苗种繁育基地、现代化生态渔旅育成平台、海洋牧场体验中心、现代化海洋牧场文旅综合平台等内容,在培养繁育大黄鱼苗种的同时,还融入科普研学、海钓运动及赛事、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等多种元素。
桃花岛大黄鱼围栏野化养殖项目,集智解决了大黄鱼无法原位越冬的历史性难题,创新探索原位、原苗、原生态“三原野化”散养模式,实现了跨年越冬周期养殖,养出的大黄鱼品质接近野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仿野生高端大黄鱼1000吨,带动本地渔民转产转业1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