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涉民商事诉讼被告身份信息不全咋办? 公安法院携手破垒帮你查
记者 刘珈伶 通讯员 刘宇翔  2024-06-27 08:57
  

  “能成功起诉并要回这笔欠款,多亏了公安和法院出台的身份信息协查机制。”近日,拿到货物欠款的我区水产经营户王先生夸赞道。此前,这笔欠款是他的一块心病。

  原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胡某多次在王先生的水产品经营部赊欠货物。王先生多次催讨无果,到法院提起诉讼时,被告知仅有胡某的姓名和手机号码,无法提供准确的身份信息,达不到起诉要求。

  就在王先生着急上火之时,法院工作人员告知其可通过“涉民商事诉讼案件被告身份信息协查工作机制”,确定胡某的具体身份信息。很快,在公安、法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王先生完成了起诉手续。后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涉民商事诉讼案件被告身份信息协查工作机制”只是普陀公安立足本职,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去年10月份以来,普陀公安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海岛共富警务”为抓手,联合区人民法院创新建立“涉民商事诉讼案件被告身份信息协查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当事人因被告信息不全申请立案“空跑”“多跑”难题,全力保障群众、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推动营商环境实现新跃升。

  “我们坚持在‘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基础上,持续深化公安、法院两方合作,通过统一工作流程、协查标准,规范受理审查、核准登记、信息查询、复函反馈等各个环节,实现公安和法院增值服务同频共振,破解因小微市场主体未能提供确切被告身份信息导致审判机关未能及时受立案难题。”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保障该机制顺畅推进,普陀公安还打造“前台+后台”政务会客枢纽。一方面,打破属地制约,实行“同区异地、全域通办”模式,逐步将身份协查审核只由“一个中心”办理,拓展至“1+7”多点位信息协查(即区级行政审批中心和7家基层派出所),多元化增加“前台”服务渠道。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后台”接单式开展信息查询服务,专属“信息查询助手”网上一对一双向互动配合,进一步减少群众办事往返频次。

  与此同时,普陀公安还集成“回访+监督”服务问效体系。依托区级“网办中心”监督巡查功能,安排专人实时监测、持续跟踪,通过实行每周100%全量回访、每月对问题件进行复核、每季度随机抽查方式,将群众办理该类业务工作全过程纳入监督范围,精准“把脉”被告身份信息协查服务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抓好落实整改。

  截至目前,普陀公安共帮助小微市场主体确认拟起诉对象身份信息93人次,法院据此受立案93件,已追回拖欠货款60万元,有力维护了小微市场营商环境正常健康。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王挺雷   责任编辑:陈超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