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过年放“关门炮”和“开门炮”
安然  2023-01-30 09:26
  

  在过年时,六横的乡村有个风俗习惯,要放“关门炮”和“开门炮”,在平日里(除了喜庆)是不放炮仗的。

  在大年三十之夜放炮仗,叫放“关门炮”,一般是放三下(响),就是放三个炮仗。除夕之夜大家一起吃完年夜饭,然后,由男主人拿着大炮仗来到门外的庭院里(旧年代叫道地),放三个大炮仗。放三个有何意义?村里的一些长者是这样解释的,第一个放的是谢天,在过去的一年里得到天神的保佑,风调雨顺;第二个放的是感谢土地公公,赐予五谷丰登;第三个放的是顺利消除疫疠灾害。这三个炮仗要放得清脆响亮“呯—啪”,“呯”的一声是拿在手中的炮仗落地,然后,窜向半空中“啪”的一声炸响,非常有节奏感。三个炮仗放的时间尽量相等,“呯—啪”“呯—啪”“呯—啪”。倘若在放时,出现“哑炮”(指炮仗一声不响),就得迅速补放一个。

  所谓“关门炮”也有辞旧的意思。关门炮放完之后,就要将家里的大门关上,没有特殊的情况(除非开大门不可的事出现了),大门一直要关到第二天(即正月初一)早上才可打开。如果把关好的大门轻易地开启,这会带来不吉利,放出了财气,放进了晦气。

  我小时候,记得关门炮仗都是父亲放的。晚饭后,母亲收拾碗筷、洗刷灶台。父亲一个人拿着炮仗,点燃一支香烟,“叭、叭”吸着烟走到道地中间,一手提着炮仗,一手将香烟剌向炮仗的引线,嗤嗤一响,炮仗就“呯—啪”炸响了。父亲在放炮仗时,祖母拦着我和弟弟,决不让我们走近去观看,生怕吓着我们。

  父亲放完关门炮,关闭大门,走进房里坐上热火柜,父亲是很少坐火柜。我和弟弟时不时的问母亲收拾好了吗?目的是叫母亲快点来分压岁钱,迫不及待等着母亲在厨房收拾完毕,拿来了钱包(用手帕裹着钱),也坐上了火柜,开始给祖母、我和弟弟分压岁钱。尽管分给我们的只有几角钱(票面是崭新的),但是心里非常高兴。

  所谓“开门炮”是正月初一放的。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情就是争先恐后的放开门炮。整个村子爆竹声一阵接着一阵,象征着辞旧迎新,主要是迎接新年到来,俗称“接年。当然,放开门炮并非越放早越好。

  放开门炮之前,先将大门打开,然后放炮仗。我们村里大多数都放三下(响),也有放五下(响)的,放三个响,有三响的说法;放五个响,有五个响的意思。放三个炮仗的意思是“三星高照”(三星高照是指福、禄、寿三星,民间有三星高照图,上面有鹿、蝙蝠、蟠桃。分别代表福、禄、寿三星)。放五个炮仗的意思是“五福临门”(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放炮仗时,为在新的一年里讨个好彩头,于是,口中念念有词:大门开开,放大炮;财运进门,福也来……这样一边念着,一边放炮仗,直到三个炮仗放完。

  放开门炮,也有个忌讳的事,倘若放的时间太早了,放完后,天还是一点蒙蒙亮,就想再关上门,去睡觉,这是不吉利的,所以,一旦放过了开门炮,就不能再关门,睡觉了。

  记起我五岁那一年,父亲为了讨个好彩头,全村第一个开门,放开门炮,实在是放得太早了,天还是黑格隆冬的,天气又冷,门开了,炮放了,是不能睡觉的,怎么办呢?他笑着对祖母说:“不能睡觉,坐火柜总可以吧!祖母说:“这应该可以。”没等祖母说完,父亲一骨碌坐上了火柜。父亲还问祖母:“这是谁规定的?”祖母笑笑回答道:“你问我,我问谁去?”这时,我早被炮仗声惊醒了,又听了他俩的对话,我就忍不住对父亲说:“阿爹,明年我们只放关门炮,不抢着放开门炮,你就不用起得这么早了,让别人家先去放吧。”我想不到父亲会称赞我说得对。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新的一年在开门炮响开始了。正月初一的第一餐早餐,按照旧习俗全家人吃自家用糯米磨的“汤果”。然后,祖母帮我穿上新做的衣裳(其实是祖母穿的蓝印花布衫改成的),拉着我的手,向邻舍公公、婆婆拜岁,祈福新年的到来……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张雯雯   责任编辑:陈超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