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舟山新闻
产学研联手破解金枪鱼精深加工难题 金枪鱼边角资源利用率提升至70%
见习记者 金蒙兰 通讯员 虞宁 吴晨嫣 来源:舟山晚报 2025-09-16 11:44
  

  曾经被当作废料丢弃的鱼尾、鱼头、碎肉,经全资源利用技术处理,变为糖醋鱼尾、椒香鱼脖和高蛋白营养棒……在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的水产实验室内,营养补充型金枪鱼罐制品、营养金枪鱼蛋白棒、软烤金枪鱼等高附加值产品,在此逐一落地。

  “我们重点帮企业解决废弃或低值资源的利用问题,比如金枪鱼头、鱼脖,既提高资源利用率,又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9月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中心高级工程师余海霞在介绍研发方向时谈到,以往企业多专注于鱼柳、罐头生产,如今通过技术创新,已能开发休闲鱼脖、调味金枪鱼鱼粒等新品,产品附加值为原先的数倍。

  这一技术突破,源于市科技局的主动谋划和精心组织,浙江融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组建的省“尖兵”“领雁”科技攻关团队。上个月,项目组召开中期交流会,明确技术研发分工、产品开发方向及进度跟踪机制。

  据浙江融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江燕介绍,此前,公司加工金枪鱼边角资源的利用率不足10%,如今已提升至70%。目前部分产品已完成试样,有望在明年底大规模推向市场。

  作为国内最大的金枪鱼加工基地,我市金枪鱼加工产业规模十分可观。全年预计捕捞和进口超20万吨原料,20余家加工企业年加工产值约47亿元。但产业也面临现实瓶颈,实际加工比例仅60%~70%,产品以罐头、鱼柳为主,与日本等国家的加工水平存在差距。金枪鱼制品的高端市场几乎被日、韩企业所占据。

  从行业痛点来看,浙江融创的转型需求颇具代表性。这家国内金枪鱼罐制品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的企业,曾长期受困于“高温加工流失营养、边角料浪费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的共性难题。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健康海鲜”的需求升级,企业迫切需要技术突破。仅去年,其研发投入就达2510万元,占营收的近5%。

  此次攻关项目,正是我市科技部门深化“大院大所入舟行动”、推进校地协同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项目聚焦金枪鱼产业“保鲜难度大、精深加工程度低”的长期瓶颈,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金枪鱼产业链中的地位,助力舟山成为全球主要的金枪鱼加工与交易中心。

  产业升级的背后,离不开政策与资金的有力支撑。“十四五”以来,我市围绕远洋捕捞装备开发、物流储藏保鲜、精深加工智能装备、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等金枪鱼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9项,支持经费4000余万元。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陈发强   责任编辑:陈超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