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主办单位: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
“航行的支部”引领千船共治、“普渔乐”平台带动渔民增收、远洋渔船“垃圾粉碎”守护蓝海……在普陀,一场关于海洋治理的创新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已从陆地向海洋延伸,焕发全新活力。今年以来,普陀在党建引领下,不断深化共治网格、共富网格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书写海岛治理的崭新篇章。
党建引领,织密海上共治网格
作为全省渔业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普陀以“航行的支部”为引擎,以海上“千万工程”为抓手,对标市级先锋船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引,以红帆领航驱动千船提升,以抱团出岛赋能产业提质,以融智固本攻坚编组提能,将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转化为涉海领域共建共富共治新动能,构筑形成涉海领域安全发展、惠民增收、和谐稳定的示范体系。目前累计完成“引领渔船”建设275艘,以此为基础示范打造渔船领域先锋船10艘;计划新增“引领渔船”145艘、渔船领域先锋船20艘。
普陀海域广袤,渔船众多,海洋治理挑战重重。为破解这一难题,在“航线的支部”基础上依据船舶和养殖区继续划分海上网格,并按照“1+1+X+N”模式配备服务管理人员,构建严密的治理网络。
目前,普陀1767艘国内海洋渔船被划分为251个编组和35个海上网格,其中193艘党员先锋船成为海上治理的中流砥柱。伏休期间,船东船长“面对面”教育、小班化教育等机制全面推行,编组长、党员船员纷纷化身“海上老娘舅”,投身渔事纠纷调解与法治建设,构建起“党员编组带头示范”的全域海上“融治理”模式。
远洋捕捞渔船的治理同样有序推进。全区360艘远洋渔船,按照企业或就近办公原则划分网格,每艘船作为一个微网格。今年3月,14艘远洋渔船组成专属海上网格,奔赴太平洋。出发前,176名远洋渔民接受法治培训,42名职务船员获颁“指导员、治安员、安全员”聘任证书。普陀还进一步优化远洋渔船治安管理员队伍配置,调整为“一船三员”,明确船长、大副、鱼捞长职责,协同公安机关化解海上纠纷,全力打造“海上枫桥”升级版。
对于集中登记纳管的525艘海钓小型船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营、联合式执法”新模式,成立舟山普陀金鳌船艇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统一划分15个海上网格,明确规范海钓区域、时间、气象等管控要素,建立健全船艇适航状况、持证情况、设备配备、从业资格、安全制度等一系列标准措施,实现“人船”双向闭环管理,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科学规范、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数字赋能,激活海上共富网格
在海上网格管理体系中,数字技术成为推动海洋经济与新兴业态融合的关键力量。近海捕捞渔船正借助直播电商与数字化平台,开辟“蓝色共富”新航道。
党员船长阿伟一边海钓,一边直播,向网友展示春鲈季的壮观景象。直播中,海鲈鱼订单纷至沓来。除直播带货外,近海捕捞渔船还依托“普渔乐”综合服务平台,整合1900余艘作业船只、600余家批发商及加工企业资源,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直播电商发展动能,有效解决渔业资源分散、产销对接不畅等问题,让渔民共享海产品增值收益。
舟山国际水产城新电商园区同样成绩斐然。园区构建党建引领下的“一条鱼”全产业链直播生态,2024年线上交易额达9.1亿元,8个专业直播团队带货规模超2亿元,全年直播突破万场,生动诠释了网格化管理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无限潜力。
普陀的养殖区海上网格也在积极转型。管理人员变身数字化网格联络员,在延续海上治理功能的同时,也为海洋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我们养殖的大黄鱼,所选的苗种正是黄鱼族中极品的“岱衢族”,栖息于桃花岛天然海域。在这里,适宜的温度与完美的盐度,给予了大黄鱼生长舒适的条件。”桃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学划分养殖网格、优化养殖配置,创新实施分类起捕等精细化养殖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养殖业季节性供应不足的难题,实现了优质水产品的全年稳定供应。目前年产量可达50万尾,年产值突破3500万元。这一成功模式积累了宝贵的技术数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带动区域渔业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守护海上生态网格
在推进海上共治、共富的进程中,普陀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重要位置,以海上网格为依托,守护海洋生态环境。
执法人员作为海上网格指导员,在日常巡查中将海洋生态保护纳入重点工作内容,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捕捞、违规排放等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今年伏休期间,区海洋行政执法中队通过海上网格获取线索,经多日研判摸排,在朱家尖大黄岩海域码头查获一艘正在卸货的外省籍涉案渔船,现场扣押运输车辆3辆,抓获涉案人员9名,查扣非法渔获物1000余公斤。
在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码头,“弘普3”“弘普31”等远洋鱿钓渔船完成卸载后,同步处理了从南太平洋运回的塑料粉碎垃圾。“这些垃圾是从近万海里外专门运回的。”弘普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员工潘忠应在转运垃圾时表示。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该公司联合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研制的船用塑料垃圾粉碎机,这在全国还属首创,并先后在多艘远洋鱿钓渔船上安装运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普陀还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海洋生态监测体系。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水质监测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时掌握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一旦发现生态环境异常,能够迅速通过海上网格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将生态破坏风险降到最低。
在推动渔业绿色发展方面,普陀鼓励渔民采用生态养殖、可持续捕捞等方式,实现渔业经济与海洋生态的协调发展。在养殖区海上网格,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养殖污染;在捕捞作业中,严格执行休渔制度,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千帆竞发振,一网共潮生。普陀的海上网格治理,正以党建为引领,以数字为驱动,以生态为底色,在共治中凝聚力量,在共富中彰显担当,在生态保护中守护未来,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为全国海岛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普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