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主办单位: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
不久前,普陀区一艘金枪鱼延绳钓远洋渔船在南太平洋作业时,船员王某不慎受伤。获得赔偿后,王某对金额存疑,但一时无法回岸上调解。此时,设有“海上共享法庭”的“浙普远98”号船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帮王某与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连线。调解员为王某释法并计算了赔偿金额,最终使这起矛盾得到了及时化解。
去年12月,普陀区与宁波海事法院联合成立了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成为全国首个沿海县(区)级实体化海上融治理中心。由宁波海事法院舟山自贸区法庭法官团队常驻该中心,普陀区检察院、沈家门海事处、普陀海警等15家单位建立对接随驻机制。该中心配备了3名海事法官、6名海事法庭特邀调解员、1支法援团队和1支仲裁队伍,提供从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案件受理到审判的全方位全闭环一站式服务。
今年以来,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联合宁波海事法院,在普远集团所属的常年巡航在东南太平洋上的“浙普远98”号保障船上,设立了全国首个国际版“海上共享法庭”,集网上立案、指导调解、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五大功能于一体。“海上共享法庭”与宁波海事法院、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等多个解纷终端互联互通,国内外海陆远程联动,有效推动了远洋渔船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我们运用视频监控、北斗定位、AIS等物联设备,以基层智治系统为应用底座,搭建海上矛盾纠纷化解一件事应用体系,主要具备涉海涉渔矛盾纠纷、人身损害纠纷、船舶碰撞预警等功能,避免因船舶碰撞引起财产纠纷和人身损害纠纷。”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渔船渔民若在海上产生了矛盾,也可通过“海上枫桥”浙里矛调应用平台在线申请求助、提交材料。
今年9月,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完成了“海上枫桥”浙里矛调二期项目建设,在“浙里办”上线了渔民心理测评、渔民学习、劳动合同、理赔参考等模块功能,有效破解了远洋渔业纠纷化解周期长、成本大、证据固定困难等问题。
据了解,自去年12月以来,该中心已处理涉海纠纷311件,涉案金额超亿元,调解成功率90%以上。其间,成功调处解决了补网女工意外落水溺亡纠纷、涉5000余万元鱿钓船股权纠纷、捕蟹船群体性工资纠纷等重大纠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