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所在,在治国理政的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基层人少事多、权小责大的结构性矛盾一直很突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白发书记”比比皆是,干部苦不堪言。近年来,各地政府就此进行制度创新,开展为基层减负活动。但到底基层减负减什么?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笔者认为还是要围绕“发文办会、督查检查、干部关爱”等三方面出实招,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履职尽责、服务基层群众之上。
削“文山”填“会海”,让组织运行高效有序。“文山会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年来一些改头换面的“文山会海”也时有出现,比如大会“套”小会,文件“红头”换“白头”……凡此种种,“文山”变种、“会海”翻新,既加重了基层负担,而且收效甚微。要把基层干部群众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是根本,杜绝“不发文就是不作为,不开会就是不重视”的错误认识;从严把关是关键,要健全文件会议管理机制,发扬“短实新”文风,突出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少开会、开短会和开有用的会;科技创新是保障,加快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线上发文开会形式,注重用现代化手段来提升效率。
多“留绩”少“留痕”,让督查检查精准有力。督查检查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的督查检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实效以及过度“留痕”问题。检查注重找“痕迹”,一旦发现“留痕缺项”,就要通报、问责,导致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不仅时时事事要“留痕”,还要加班加点“补痕”“造痕”。要克服这一弊端,就要在考核内容上精准设计考核事项,强化结果导向,注重实绩实效,按照“考少、考精、考重点”原则精准设计指标;在考核形式上采用“四不两直”等方式直奔一线检查,坚持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这样才能看到实景、查到实情、考到实效,让基层干部从繁杂台账资料中解脱出来。
既“严管”又“厚爱”,让基层干部敢作善为。基层政府部门承受着巨大的任务压力和问责风险,有的基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这有理想信念的问题、能力本领的问题,但客观上也与一些地方和部门追责问责不精准、泛化简单化有关系,导致一些干部怕问责、怕诬告,而不想干事。因此,要加强基层干部关心关爱,严管和厚爱并举,坚持问题导向,防止问责泛滥化、简单化。要加强政治激励,选拔任用向基层一线倾斜,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要规范追责问责,在问责过程中尊重实情,统筹评判,增强推进工作的主动性;要强化待遇保障,提高基层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干部待遇,让基层干部工作有奔头。
作者:江 波
一审:李奕瑾
二审:周 佳
三审:缪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