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陀新闻
靓“城”美景春盎然——沈家门街道忠诚践行“八八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沈家门侧记
□通讯员 翁盈昌  2024-04-25 08:46
  

  实干,不仅是一种务实态度,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价值观。

  去年,由于谋划推进了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破题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难题,整治提升了一批基层基础短板,沈家门全域经济转型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公共事业、社会安全稳定等领域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也荣获了很多荣誉。这是该街道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践行“八八战略”的结果;是街道干群戮力进取,努力为建设现代化幸福沈家门赋能增效的结果。

  “瀛洲红帆”海上“枫”景

  去年,沈家门辖区发生一起海上碰撞事故。两艘渔船在出海捕鱼途中发生碰撞,万幸的是,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可双方当事人因赔偿问题僵持不下。最终,化解这起纠纷的是一位党员船老大。

  这是沈家门街道创新发展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深化“渔港先锋”党建品牌,打造党员先锋“瀛洲红帆”船,培育海上纠纷化解“领头雁”,让党员主动介入海上纠纷调解的一个缩影。

  沈家门是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是我国最大海产品集散地。每年因水产品交易、渔业生产、海损事故等引发的矛盾纠纷量大面广。如何应对?

  沈家门街道立足渔港实际,从“枫桥经验”中找答案,并创新发展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探索形成“领航、织网、起锚、稳舵”四步工作法,有效解决了海上矛盾纠纷“动态管理难、发现处置难、源头预防难、调处化解难”等问题,实现“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推动海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元化解海上矛盾纠纷提供了“沈家门样本”。

  针对海上矛盾纠纷“发现处置难”,该街道运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行“海上网格”管理和海陆“融合治理”。将184余艘渔船编组划分为4个海上网格,每个网格由“红帆船”或“调解示范船”带领。同时,深入实施“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工作,织密海上组织网络,并将船长为党员或有3名以上党员的渔船、运输船,明确为“瀛洲红帆”船,构筑海上社会治理“战斗堡垒”。

  此外,秉持“海陆‘织网’,海上事陆上解”理念,该街道建立海上纠纷化解、安全联防、抢险互助等工作机制,形成“红帆船长+党员船员+骨干渔民+东海渔嫂”自我管理团队,努力将风险问题第一时间化解在前端。

  去年该工作机制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五水共治

  美丽家园

  4月6日,细雨蒙蒙。大干新居民护河队又出现在大干河。志愿者们有的捞河里的漂浮物,有的在岸边捡拾垃圾……在义务河长带领下,护河队已坚持护河行动多年。这是沈家门街道“五水共治”的一个缩影。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抓好五水共治,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自2015年以来,沈家门街道“五水共治”一直在路上。

  据介绍,按照《舟山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调查技术指南》,沈家门街道对26个生活小区、15个社区、6个菜场进行了涉水污染源摸排和已建、在建及规划排水设施的网格化普查等工作,形成排水设施管网“一张图工程”,并出具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

  根据前期排查,按照“一小区一方案、一社区一方案、一菜场一方案”,该街道新建、改建市政排水管网、六小行业隔油池等设施,持续开展河道专项自查自纠,巡查河道水质、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饮用水源、水域海岸线湾滩及农业面源污源,建立并实施雨水、污水管网定期巡查整改机制。

  通过不懈努力,“五水共治”取得较好成效。26个生活小区、15个社区、6个菜场的污水零直排建设通过普陀区“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验收,小区内河道排水口整治到位,生活小区雨水排出口,无污水直排;农贸市场已实施雨污分流,污水管网走向清晰,并成功获评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乡镇(街道)称号。

  舌尖安全

  民生福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沈家门街道26.67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共有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306家,可见经济之繁荣、市场之发达。但也给管理带来了难度。

  针对基层食品安全严峻形势,沈家门街道持续狠抓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紧扣“源头、监管、治理、责任”等关键环节,探索深化“政府监管、主体自律、群众参与、社会共治”综合监管模式,不断增强食品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

  为了牢牢守护“舌尖安全”,该街道还创新了“双网”建设:开展“1+N”组团式服务,织密部门监管网,有效解决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深化食品监督网,结合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市场主体分布状况,将辖区划分为21个网格片区,开展“地毯式”循环检查,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着力打造“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食品安全大于天。”沈家门街道经济贸易发展办公室主任潘文琪说,截至目前,街道辖区未发生等级以上食品安全事件,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稳步提升,并于2022年成功获评“浙江省五星级食安办”。

  老有所学

  教育共富

  还没跨进沈家门街道老年学校大门,笔者老远就听到优雅的葫芦丝演奏声。原来,街道丝韵器乐艺术团正在排演新的节目。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能在街道老年学校看到。

  2023年11月,沈家门街道老年学校获评“浙江省优质(示范)老年学校”,这是对沈家门街道老年教育工作的高度肯定和鼓励,也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成果。

  沈家门街道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约2.7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22.3%,如何让他们欢度晚年?该街道老年学校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目标,着力将学校打造成老年人愉悦身心的精神养老基地、社会文体人才输送基地、老年人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既与时俱进,更符合老年人需求,开设了精神文明、智慧助老、健体艺术、生活技能等四大系列课程,同时还开发了渔都厨艺、暖爱育婴、智能技术等数字化学习资源,供老年人网上学习。此外,该校还通过深挖办学潜力,不断优化办学设施,建设优质师资队伍,创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内容,形成本学校的办学特色。

  据街道成人学校校长庄杰介绍,该街道老年学校每年教育学位数达800个以上,其中半年制以上长学制班学位数600个左右。老年学习型社团组织在省、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得过诸多奖项,为该校荣获“全国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省现代化学校”丰富了办学成果。

  “暖瓶”服务

  幸福渔都

  沈家门街道下辖20个城市社区和1个便民服务分站,户籍人口近十万人,流动人口近五万人。

  针对服务人群多、服务范围广、服务要求高的现状,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设施,打造“暖瓶”式服务阵地,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周到、贴心的服务。

  为提升服务能力,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发、培养“多专多能”队伍。每月召开一次窗口工作例会,交流工作经验;组织参加区审招办、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的业务技能培训以及服务能力培训。去年已有8名工作人员接受各类培训11批次。

  同时,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优质服务岗”月评制,考评内容涉及考勤、纪律、依法办事、工作作风、办公秩序规范等六大块,提升工作人员参与创评的积极性和提高服务效率的主动性。此外,进一步统筹、优化人力资源。借助AB岗、一人多能、一窗多能等手段,实现窗口工作人员分工不分家,在业务上你行我也行、在人际关系上你好我也好、在是非原则上你不求我我也不求你,形成了如“暖瓶”般有温度有热度有力度的团队氛围。

  梅花香自苦寒来。近年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先后荣获2020年市级先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2020年度“幸福普陀”建设突出贡献集体、2020年度区级先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2022年全市首批政务服务标杆示范大厅、2023年省首批示范便民服务中心等荣誉称号。

转发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 初审编辑:陈发强   责任编辑:陈超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