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发客16万人次!舟山新开通8条祭扫专线→
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舟山海域以阴雨天气为主,回乡祭祖的客流量明显增加。当天,舟山水上累计发送旅客16万人次。
......[详细内容]
浙报聚焦丨“他没有离开,而是化作一滴水” 在舟山,人们面朝大海寄托哀思
“呜……”伴随着低沉的汽笛声,轮船行驶至指定海域,随着花瓣撒落,装着逝者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罐被缓缓放置入海,回归自然。不留躯体、不进陵园、没有墓碑,这是海葬逝者的选择。
......[详细内容]
献花祭英魂!白沙岛管委会深情缅怀“海上英雄”张信岳烈士
春风轻拂,海浪低吟,在清明节前夕,白沙岛组织了一场庄严肃穆的清明祭扫活动。当天,白沙岛管委会机关干部、白沙港村工作人员、党员干部代表、派出所干警以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代表齐聚张信岳烈士纪念碑前,他们手持鲜花,缓缓走向烈士纪念碑,每一步都显得沉重而坚定。
......[详细内容]
你“堵”了吗?清明假期首日,舟山交通情况看这里→
截至4月4日16时,舟山进出岛总流量约4.6万辆次(其中舟向2.8万辆次,宁向1.8万辆次)。舟山高速交警提醒,目前舟山方向车流量较大,过往司机保持安全车距,控制车速,有序通行,切勿随意穿插变道,谨防事故发生。
......[详细内容]
更多>>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代,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更是为了祈求放走晦气,消灾解难。许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把自己知道的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中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希望带走所有的秽气,带来好运。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清明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人们一方面感念祖先亲人的恩惠,同时以培土、展墓、挂青的形式显示后代的兴旺。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踏青为春日郊游,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可见玩兴极浓。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清明弄柳”这一传统习俗,在宋代达到了极致。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宋时清明节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柳条,时称“明眼”。所谓“明眼”并不是祈盼眼睛明亮,而是民俗上的驱邪目的。
普陀新闻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1004854号-1
浙公网安 备 33090302000108号